新闻动态
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召开单细胞生物信息学微专业建设研讨会
作者:   时间:2024-10-19   点击数:

2024年10月17日下午3点,我院于418会议室召开单细胞生物信息学微专业建设研讨会。张文广院长、王玉珍副院长及相关教师参加了研讨会。

“微专业”是对标产业进步和科技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知识而建设的应用型专业。2024年9月20日,我校开展了首批微专业建设立项认定工作,生命科学学院“单细胞生物信息学”微专业获批建设立项。近年来,生命科学学院在探索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路径;微专业建设是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此次研究会旨在探讨微专业的建设方式与建设部署。

会上,张文广院长首先指出,“微专业”的兴起与发展,反映出高校人才培养更加关注学生个人的发展需求、更加关注产业与企业的发展动态,体现了高校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未来的世界存在许多不确定性,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高等教育之所以为“高”,在于它始终以追求高深知识的生产、传播及传承为旨趣。当然,高深知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相对普通知识而言的。高深知识区分于普通知识的条件在于两点:一是知识所依赖的基础——“事实”的复杂性,二是证实“事实”的方法复杂性。因此,让学生在大学阶段开展高深知识学习,将有助于提升其识别“事实”或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升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刻苦钻研的意志以及勇于追求真善美的素养。为引导学生开展高深知识的学习,掌握适应未来不确定性的能力,大学以专业建设为切入点,打造了一个学习量由少到多的高深知识学习连续体。在学习量少的这一端,采用微专业模式,即瞄准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立项建设微专业。每个微专业包括4—5门核心课程,学生修满学分且成绩合格即可获得学校授予的微专业合格证书。无论是主辅修制还是双学位制,传统“大而全”的专业组合一般都局限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内,学校缺乏专业设置和设计的自主权。尤其是双专业平行推进,专业结构和教学过程间相对独立,学科间实质上很难形成真正的交叉合力。而微专业由各高校自行设置,专业定位、结构、内涵和方向,可根据学术前沿、产业需求和学科发展等进行整体规划与灵活调整。微专业依托灵巧的组织结构,还可以精准嵌入学校现有的主流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拓宽了校际、校企人才协同培养的路径和方式。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极大拓展了人才的内涵和外延。知识爆炸时代,单一学科背景和知识能力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跨界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正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单细胞生物信息学是围绕细胞生物学这一学术领域或研究方向,提炼开设一组核心课程,从而使学习者在该方面具备一定专业素养和行业能力。内容精、学程短、跨度大、体系活是该微专业的主要特征。 微专业能够有效弥补传统专业设置过细、口径过窄及培养周期过长的问题。微专业小巧灵活的结构特征,既能保持课程之间的系统性,又能降低修习过程的艰巨性。

我院获批的“单细胞生物信息学”微专业,区别于本科专业目录中的固有专业,但又在紧扣主体学科的基础上,瞄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准布局。结合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一方面,学校相近专业毕业生活跃在农业生物科学产学研一线;而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企业频繁地从高校系统“挖”人。这种频繁的双向流动,反映出业界对兼具生物学基础和信息学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的渴求。去年年初,学院联合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教师,联合华大、欧易等国内生物信息头部科技企业,讨论“单细胞+AI”微专业,让学生在校园内就开始学习相关前沿科技,为构筑生物科技发展先发优势培养战略资源力量。单细胞生物信息学微专业融通线上线下、跨越校园内外、打破产学壁垒,单细胞生物信息学微专业将以独特的方式深刻影响着教与学的关系,也加速催生课程组织结构的不断演变。通过单细胞生物信息学微专业建设,学院将逐步形成横向视野拓宽与纵向知识能力素质加深两大方向的微专业设置定位。

与会老师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讨论,指出专业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一端连着大学的高深知识生产与传播,另一端连着产业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专业建设的内在逻辑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调适学生个人成长、高校知识生产与传播、产业发展需求三者之间的张力。当前,在不少高校,从翻转课堂到专创融合再到校企协同,微专业与高等教育教学方式变革相互借力。越来越多更加灵活新颖的教学理念、方式和行为,正悄然改变着课程呈现形式。微专业凭借独特的组织结构和内涵特征,在主次协同间,为高校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全新载体。单细胞生物信息学微专业将综合采用第二课堂小班化教学、多元化高层次导师制管理、广视角递进式创新视角培养等一系列新颖的教学方式,推动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碰撞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火花。

最后,王玉珍副院长进行了总结,单细胞生物信息学微专业是依托学院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生物技术设置的。我院将持续加强微专业建设,助力推进学校“131467”战略行动计划,力求在全面聚焦五大任务落实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上发挥生科作用。


常用链接

办公地址: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306号   邮编:010018

电话:0471-4309245 传真:0471-4309242

E-mail:shenggongyuan924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