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最新新闻

关于组织开展第十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日期:2017-04-18 07:48:34点击:

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内蒙古自治区学生联合会

内团联发[2017] 号

 

各高等院校:  

“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九届。竞赛创办以来,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推动广大高校学生参与学术科技实践、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集中展示了高校的育人成果,体现了鲜明的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在高校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良好的影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引导广大高校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踊跃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治区团委、科协、教育厅、学联决定共同主办第九届“挑战杯”竞赛。竞赛将于2015年5月上旬开始报送作品,决赛于2015年6上旬举行。为切实组织好第九届“挑战杯”竞赛,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7年3月至6月  

二、活动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三、主办单位:

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学生联合会  

四、承办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  

五、支持单位:

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达尔知识产权资讯服务有限公司  

六、组织机构:

竞赛设立全区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竞赛组织领导工作。组委会下设秘书处(设在内蒙古自治区团委学校部),负责按照全区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全区组委会报告工作。  

竞赛设立全区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由主办单位聘请的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  

、工作要求:

1.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各参赛高校要组成由本校主管领导牵头,团委、教务、科研等部门和学生会、研究生会共同参加的组织协调机构,做好竞赛组织的有关工作。  

2.深入发动,精心组织

各高校要突出竞赛的学术性和普遍性,进一步巩固和完善院系、学校、全区的三级赛制。特别是校级竞赛阶段,要通过运用新媒体手段、设立专门机构等方式,发布竞赛消息,接受学生咨询,进行广泛动员,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有条件的高校可对重点项目在经费和指导力量上给予支持。  

3.坚持宗旨,完善机制

各高校要坚持育人宗旨,把人才培养作为“挑战杯”竞赛的首要目标,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各高校团委要建立直属的专门组织或社团,负责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工作,制定长期规划,保证活动的经常性开展。有条件的高校可设立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基金,制定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奖励办法,更好地扶持、激励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设立指导教师人才库,将指导教师的工作计入教学工作量;尝试建立参赛作品转化服务机制,争取本地各类科技园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等支持,为参赛和获奖项目的转化提供服务,推动学生科技成果与市场、资本等方面实现更加紧密、有效结合。  

4.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各高校要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做好竞赛的宣传工作,使“挑战杯”的品牌在高校中和社会上产生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要注重做好竞赛的前期宣传工作,为竞赛组织发动和有序开展打好基础。要广泛宣传竞赛中涌现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引导和激励更多高校学生积极投身学术科技创新实践。  

竞赛有关事宜,请与内蒙古自治区团委学校部张超、内蒙古师范大学乌雅汉联系。  

内蒙古自治区团委学校部

联 系 人:齐斯琴、张超  

联系电话:0471-6963253,15247188555  

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

联 系 人:姚耀  

联系电话:0471-3252835  

内蒙古师范大学

联系人:乌雅汉  

联系电话:13948198912  

邮箱:nmgtzb2017@163.com(本届大赛唯一指定邮箱)

作品邮寄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81号内蒙古师范大学团委(乌雅汉收)  

邮编:010010  

各高校接到本通知后,请尽快选派一名教师专门负责本届挑战杯竞赛协调工作,并加入本届竞赛专设腾讯QQ群,群号:619344541。(加群后请将群名片改为“高校简称—姓名”)  

附件:  

1.“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草案)  

2.“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草案)  

3.第十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织实施计划(草案)  

4.第十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  

5.关于各校申报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指导流程  

6.第十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7.第十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  

8.第十届“挑战杯”参赛作品格式统一要求  

9.2017年校级“挑战杯”系列竞赛报备表  

10.第十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报作品汇总表(电子版)  

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内蒙古自治区学生联合会  

2017年3月22日  

附件1:  

“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竞赛章程

(草案,提交第十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

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学生联合会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三条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第四条“挑战杯”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五条竞赛设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奖励作品的作者。同时建议各高校酌情奖励获奖作者及作品指导老师。

竞赛以学校为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分本、专科院校按团体总分名次排列,奖励本科院校团体总分前六名、专科院校团体总分前六名的学校。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六条竞赛设立全区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分别委派有关负责同志作为组委会成员,各联合发起单位推荐1名主管领导作为组委会成员。全区组织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若干名,获得3次“挑战杯”的高校将获得持续担任组委会副主任成员的资格。

第七条全区组委会的职责如下:

1.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和评审规则;  

2.协商、决议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3.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  

4.审查参赛、参展作品资格;  

5.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第八条全区组委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按照全区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全区组委会报告工作。秘书处设秘书长一名、副秘书长若干名,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

第九条竞赛设立全区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的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全区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评审委员若干名。

全区评审委员会一旦批准成立,则有权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规定的原则下,独立开展评审工作。  

第十条全区评审委员会职责如下:

1.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基础上制定评审实施细则;  

2.审看参赛作品及其演示,对作者进行问辩;  

3.确定参赛作品获奖等次。  

第十一条各高校应举办与全区竞赛接轨的届次化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区各高校党委、行政、科研部门、团委、学生会牵头设立高校组织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负责竞赛的组织协商和参赛作品资格审查与作品初评等有关工作。

第三章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

第十二条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第十三条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申报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申报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本校硕博连读生(直博生)若在决赛当年6月1日以前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按硕士生学历申报作品,若通过,则按博士生学历申报作品。没有实行资格考试制度的学校,按照前两年为硕士、后续为博士学历申报作品。医学等本硕博连读生,按照四年、二年及后续分别对应本、硕、博申报。  

经核实有舞弊、抄袭、作假等的作品,从该参赛学校总分中扣除相当于三等奖分值的双倍分数,同时取消该学校参评集体奖项的资格。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第十四条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其中科技发明制作类分成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第十五条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第十六条参赛作品须经作者本人或集体申报,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经本校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

第十七条每个学校选送参加全区竞赛的作品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作品总数的1/2,其中博士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该类研究生作品总数的1/2,集体项目按学历最高者区分。各参赛高校推荐参加全区竞赛作品的名额按照在校学生规模分配。在校学生数15000人以上高校上报作品不得超过40件,10000—15000人的高校上报作品不得超过30件,10000人以下的高校上报作品不得超过20件(每人只限报一件作品)。所有推荐作品均须经过本校组委会进行资格审查和形式审查,经过本校评审委员会初步评定。

第四章展览、交流、转让

第十八条通过复赛评审的作品全部参加展览。评审委员会对其作品进行评审,作者接受评委问辩。其中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须有实物或模型参展。

第十九条全区组委会将在竞赛的终审决赛阶段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转让活动。成果是否转让不作为作品评审获奖的依据。

第二十条在举办展览、交流、转让活动期间,全区组织委员会聘请律师、转让咨询指导人员、技术合同登记管理人员和公证人员,为有关各方提供服务。

第二十一条全区组织委员会可结集出版竞赛获奖作品及评委评语。

第五章奖励

第二十二条全区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复赛预审,预审分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两类进行,各评出80%左右的作品入围获奖作品,评出入围作品中的40%获得三等奖,其余60%进入终审决赛。终审要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分别按照入围作品3%、8%、24%、65%的比例评出特、一、二、三等奖。科技发明制作类A类和B类作品分别按上述比例设奖。

第二十三条入围获奖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的,由全区组织委员会向作品颁发证书(证书须体现作者和指导老师姓名)。参加各高校预赛的获奖作品,确认资格有效而又未进入全区竞赛的,由各高校组织协调委员会向作品颁发证书(证书须体现作者和指导老师姓名)。

第二十四条竞赛以学校为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分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团体总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最高荣誉为“挑战杯”,分别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设“优胜杯”若干,分别授予团体总分第二至第六名的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设“优秀组织奖”,奖励在竞赛活动中成绩优秀,组织工作突出的高校。

第二十五条团体总分计算方法如下:特等奖作品每件计100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7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4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20分,上报到全区组委会但未通过预审的作品每件计10分。如遇总积分相等,则以获特等奖的个数决定团体总分的名次,依此类推至三等奖。若奖励等级和个数完全相同,则名次并列。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竞赛结束后,对获奖作品保留一个月的质疑投诉期。若收到投诉,竞赛组委会将委托主办单位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经调查,如确认该作品资格不符者,取消该作品获得的奖励,重新计算作者所在学校团体总分及名次,取消该校所获的优秀组织奖,通报全区各高校。

竞赛组委会保护投诉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七条竞赛承办单位有权以全区组织委员会的名义寻求赞助。最高荣誉“挑战杯”不得用于寻求赞助。

第二十八条本章程自全区组织委员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由全区组委会秘书处负责解释。

附件2:  

“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

(草案,提交第十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

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

一、本规则依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制定,全区评审委员会依据本规则制定评审实施细则。

二、全区评审委员会的组成

1.全区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非高校的的具有高级职称的自然科学领域、哲学社会科学等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独立负责评审工作。  

2.全区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常务副主任二名,副主任若干名,秘书长一名。下设若干专业组,各组设组长一名。  

3.全区评审委员会下设由秘书长领导的秘书处,负责对参赛作品分类、统计、送阅和评审的组织服务工作。  

4.全区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正、副主任、秘书长除外)在终审完毕之前实行保密,在终审结束之后可以公布。  

5.全区评审委员会在向全区组织委员会报告终审结果后解散。  

三、评审工作的基本原则

1. 参赛作品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类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的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2. 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3. 全区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分预审、终审两阶段进行。预审分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两类进行,各评出80%左右的作品入围获奖作品,评出入围作品中的40%获得三等奖,其余60%进入终审决赛。终审要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分别按照入围作品3%、8%、24%、65%的比例评出特、一、二、三等奖。科技发明制作类A类和B类作品分别按上述比例设奖。各奖励等级之间的标准是相对的。  

4. 评审注意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上的差异,三个学历层次作者的作品各等奖的获奖比例与其进入终审的比例基本一致。  

5. 涉及需由有关部门出具证明材料的参观作品,须按章程第三章第十五条的规定严格把关。  

6. 评审实行回避制度和保密制度。评委不得参与对其同盟市(区)高校、其本人亲属作品的评审工作。在评审结束之前,任何评委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外宣布、泄露评审情况和结果。  

7. 全国评委委员会的评审工作按《评审实施细则》规定执行。  

四、评审程序

1. 各高校的组织协调委员会要按照《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的规定,对报送的作品进行严格的资格和形式审查。  

2. 全区组织委员会办公室对各高校组织协调委员会报送的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不合格的作品取消参赛资格。  

3. 终审决赛期间,评委在组委会安排的专门时间集体到展厅对作者提出问辩,并审看发明制作类的作品的实物。每个评委须向自己负责评审的作品的作者至少询问一次。  

4. 评委可以对所评审的作品的资格提出质疑,并提出质疑理由、证据或线索。受到评委质疑的作品,将提交竞赛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按程序评定其参赛资格。  

5. 评委会应于终审开始时在召开评委会全体会议,听取组委会对竞赛活动情况的通报。  

五、各高校初评工作,由该校评审委员会参照上述规则主持。

六、本规则由竞赛主办单位负责解释,并根据全区组委会的意见修改。

附件3:  

第九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组织实施计划

(草案,提交第十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

一、组织发动阶段(2017年4月)

1.召开全区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并下发《“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第十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织实施计划》等,并将这些文件作为本届竞赛的指导性文件。  

2.自治区团委、教育厅、科协、学联于2017年4月下达《 开展关于组织开展第十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3.各参赛高校在校党委等部门的领导下,于2017年4月上旬成立由校团委等有关部门及学生会、研究生会共同参加的参赛协调小组,并确定本校参赛组织实施计划,在学生中开展充分的宣传发动工作。  

二、预赛初评阶段(2015年4月至5月)

1.各高校按“挑战杯”章程有关规定举办本校的竞赛活动(有条件的最好能先举行院系级“挑战杯竞赛”),并按照名额分配数量要求,择优推出本校参加全区复赛的作品。  

2.本阶段各高校须指导学生正确填写《作品申报书》。全区“挑战杯”竞赛通知和作品申报书可到内蒙古共青团网站(www.nmyouth.org.cn)或本届挑战杯专用QQ群共享下载。  

3.各高校初评结束后,须向竞赛组委会报送材料如下:作品申报书(后附作品论文)、上报作品汇总表(请严格按照大赛组委会提供的汇总表进行作品汇总,请不要修改表格样式)、校级竞赛报备表(原则上未进行报备学校的作品不能参与全区“挑战杯”竞赛)。以上三项内容报送前请各高校核实并确保准确无误,所有信息报送后将不予受理任何变更事宜。

2017年5月8日前,将以上材料电子版报送至nmgtzb2017@163.com(本届“挑战杯”专用邮箱)。电子版报送时,每件作品单独建立文件夹,文件夹以作品名称命名。文件夹中应包含作品申报书与正文两个Word文档(内容请严格按照《第九届全区“挑战杯”参赛作品格式统一要求》撰写)。各高校将本校所有报送材料制作成以学校名称命名的压缩包统一发送。  

2017年5月8日前,将以上材料(除上报作品汇总表外)纸质版盖章邮出,寄送至承办单位内蒙古(地址:团委;邮编:010110)。  

逾期不报视为自动弃权。

三、复赛预审阶段(2017年5月上旬)

1.2017年5月上旬,全区组委会秘书处根据申报作品类别、数量聘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并召开评审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制定《评审实施细则》。  

2.全区评审委员会对申报作品分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两类进行资格和形式审查和复审,各评出80%左右的参赛作品进入终审决赛。  

四、决赛终审阶段(2017年5月下旬)

1.全区组委会将于2017年5月下旬向各高校下达终审参展通知及作品展览、演示等有关技术性规范要求。  

2.举行全区组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报竞赛筹备情况、作资格及形式审查报告、通过终审日程安排、抽签产生评审委员会委员并组成资格评审委员会。  

3.举行参赛作品展览,组织作品转让洽谈活动,聘请律师和公正人员为技术转让各方提供服务。  

4.全区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终审,对参展作品作者进行问辩,最后评定作品终审成绩。  

5.若竞赛期间接到对作品资格的质疑投诉,则召开资格评审委员会会议,按程序评定该作品的参赛资格。  

6.2017年6月上旬左右举行终审决赛闭幕式,公布获奖情况,并向获奖单位及个人颁发奖杯、证书。  

附件4:  

第十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

本实施细则依据《“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和《“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定》制定。自治区竞赛组织委员会和高校对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时须参照本细则执行。资格评审委员会依据本细则判定被质疑和投诉作品的资格是否有效。  

一、关于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严格按照《“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第三章“参赛资格与申报”第十二条至第十七条执行。  

二、关于形式审查

1.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含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其中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参赛学生须在作品申报书封面相应作品类别中划:“√”。  

2.作品申报书相应栏目须经本校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后签章确认。  

3.作品申报书B1表(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中的作品分类栏须由作者按作品的学术方向或所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据实填写;B3表(科技发明制作)中的作品分类栏须由作者按作品的发明点和创新点所在类别据实填写。此栏如填写有误,将影响作品的最终成绩。  

4.作品申报中的B3表(科技发明制作)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标、曲线、实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5.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篇论文在8000字以内,每份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  

本实施细则的最终解释权归竞赛主办单位。  

附件5:  

关于各校申报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

的指导流程

为了迎接庆祝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协助“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的成功举办,完善和保护大赛赛事中产生的创新创业成果和知识产权,达尔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撰写了关于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申报指导流程,指导各参赛学校将学校的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及时申报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认定,以实实在在的知识产权成果为自治区七十周年大庆献礼。  

科技类创新作品可申报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具体各知识产权的申报流程如下:  

申报者将参赛申报书或知识产权申报意向书发送至申报邮箱daerzc@163.com,邮箱管理者查看申报材料后与申报者联系并开始办理申报事项。  

达尔知识产权知识服务有限公司将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严格恪守保密义务与责任,杜绝和申报材料相关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对外泄露。  

另外,如果各高校需要,达尔知识产权知识服务有限公司可在各高校设立知识产权申报指导处,招聘所在高校本校学生作为所在高校知识产权申报负责人,并提供培训和相应待遇,长期为本校师生服务。如需咨询和遇到问题,可与达尔知识产权负责人张亚伟联系。  

联系电话:4000308278  

手机:15849216928(微信同号)  

邮箱:zhangyaweivip@163.com

QQ:1829588529  

附件6:  

序号:  

编码:  

第十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作品申报书  

作品名称:  

学校全称:  

申报者姓名(集体名称):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A类  

□科技发明制作B类  

A1.申报者情况(个人项目)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申报者情况栏内必须填写个人作品的第一作者(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工作者)。  

2.本表中的学籍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情况的确认。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申报者情况  

学校全称  


专 业  


现学历  


年级  


学制  

年  

入学时间  


作品全称  


毕业论文题目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手机号码  


合作者情况  

姓 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手机号码  











资 格 认定  

学校学籍管理部门意见  

是否为2017年6月1日前正式注册在校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非在职的各类高等院校学生(含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  

□是 □否  

若是,其学号为: (签章)  

年 月 日  

院系负责人或导师意见  

本作品是否为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是 □否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A2.申报者情况(集体项目)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  

2.申报者代表必须是作者中学历最高者,其余作者按学历高低排列。  

3.本表中的学籍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情况的确认。  

申报者代表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校  


系别、专业、年级  



学历  


学制  


入学时间  



作品名称  



毕业论文题目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手机号码  


其他作者情况  

姓 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手机号码  




































资格认定  

学校学籍管理  

部门意见  

以上作者是否为2017年6月1日前正式注册在校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非在职的高等学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  

□是 □否 (签章)  

年 月 日  

院系负责人  

或导师意见  

本作品是否为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是 □否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B1.申报作品情况(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  

2.本部分中科研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  

3.作品分类请按作品学术方向或所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填写。  

4.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作品不在此列。  

作品全称  


作品分类  

(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  

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  

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  

工、生态、环保等)  

作品撰写的目的和基本思路  


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及  

独特之处  


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学术论文文摘  


作品在何时、何地、何种机构举行的会议上或报刊上发表登载及所获奖励  


鉴定结果  


请提供对于理解、审查、评价所申报作品具有参考价值的现有技术及技术文献的检索目录  


申报材料清单(申报论文一篇,相关资料名称及数量)  


科研管理  

部门签章  

(签章)  

年 月 日  

B2.申报作品情况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  

2.本部分中的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  

作品全称  


作品所属  

领域  

( )A哲学 B经济 C社会 D法律 E教育 F管理  

作品撰写的目的和基本思路  


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作品在何时、何地、何种机构举行的会议或报刊上发表登载、所获奖励及评定结果  


请提供对于理解、审查、评价所申报作品,具有参考价值的现有对比数据及作品中资料来源的检索目录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 □其它  

主要调查单位及调查数量  

省(市)县(区)乡(镇)村(街)单位邮编姓名  

电话调查单位个人次  

管理部门签章  

(签章)  

年 月 日  

B3.申报作品情况(科技发明制作)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  

2.本部分中的科研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  

3.本表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4.作品分类请按照作品发明点或创新点所在类别填报。  

作品全称  


作品分类  

( )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作品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必须说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作品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技术特点和显著进步。请提供技术性分析说明和参考文献资料)  


作品在何时、何地、何种机构举行的评审、鉴定、评比、展示等活动中获奖及鉴定结果  


作品所处  

阶段  

( )  

A实验室阶段 B中试阶段 C生产阶段  

D(自填)  

技术转让方式  


作品可展示的  

形式  

□实物、产品 □模型 □图纸 □磁盘 □现场演示  

□图片 □录像 □样品  

使用说明及该作品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提供该作品适用范围及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及市场分析和经济效益预测  


专利申报情况  

□提出专利申报  

申报号  

申报日期 年 月 日  

□已获专利权批准  

批准号  

批准日期 年 月 日  

□未提出专利申请  

科研管理部门  

签章  

(签章)  

年 月 日  

C.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说明:1.申报者可根据作品类别和情况填写。  

2.填写此栏有助于评审。  


D.推荐者情况及对作品的说明  

说明:1.由推荐者本人填写。  

2.推荐者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与申报作品相同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专业技术人员(教研组集体)推荐亦可。  

3.推荐者填写此部分,即视为同意推荐。  

4.推荐者所在单位签章仅被视为对推荐者身份的确认。  

推荐者情况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手机号码  


单位电话  


推荐者所在  

单位签章  

(签章)  

年 月 日  

请对申报者申报情况真实性做出阐述  


请对作品的意义、技术水平、适用范围及推广前景做出您的评价  


其它说明  


推荐者情况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手机号码  


单位电话  


推荐者所在  

单位签章  

(签章)  

年 月 日  

请对申报者申报情况真实性做出阐述  


请对作品的意义、技术水平、适用范围及推广前景做出您的评价  


其它说明  


E.自治区评审委员会评审意见  

学校组织机构  

确认并盖章  

(团委代章) 年 月 日  

学校确认盖章  

(学校行政公章) 年 月 日  

自治区大赛组委会资格和形式  

审查意见  

□合格  

□不合格  

审查人(签名)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复  

审  

意  

见  

评委(签名):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终  

审  

意  

见  

评委(签名):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附件7:  

第十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

为贯彻"挑战杯"竞赛的宗旨,帮助参赛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更好的进行参赛作品选题制作,依据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相关文件罗列本参考题目。  

总体要求:鼓励参赛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重要精神,结合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要求,用建设性的态度和改革发展的眼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典型调查,以小见大,独立思考,了解新情况,反映新问题,体认新实践,研究新经验,深刻认识国情,拓展时代视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理解和把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运用科学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赛的作品,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作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  

本参考题目中,部分题目可酌情向内蒙古自治区范围缩小。例:参考题目“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开拓和模式创新的典型调查”可缩小为“内蒙古自治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开拓和模式创新的典型调查”撰写。

本届组委会不接受没有列为竞赛学科的作品参赛。  

哲学类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2.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推进发展改革的典型调查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丰富实践的典型调查  

4.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  

5.建构哲学的中国话语体系研究  

6.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研究  

7.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8.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  

9.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与经验调查研究  

10.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实践和路径创新调查研究  

11.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典型调查  

经济类

1.农村“精准扶贫”典型与经验调查研究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丰富实践的典型调查研究  

3.推进五大发展理念扎成功案例调查研究  

4.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型调查  

5.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典型调查  

6.智慧城市建设多种模式的典型调查  

7.农村社会保障与公共事务治理典型与经验调查研究  

8.我国粮食和农产品安全的调查研究  

9.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调查研究  

10.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的典型调查  

11.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需求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12.发挥区位优势、推动老少边贫地区发展的调查研究  

13.互联网推动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调查研究  

14.互联网金融风险典型调查研究  

15.“一带一路”倡议与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6.我国物联网服务业的崛起、发展与创新调查研究  

17.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18.各地推动“双创”、提振经济、扩大就业的典型调查  

19.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的案例调查研究  

20.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开拓和模式创新的典型调查  

21.活跃和完善中国式劳动力和人才市场调查研究  

22.普惠金融发展案例的典型调查  

23.各类企业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  

24.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驱动问题调查研究  

25.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典型调查  

26.21世纪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调查  

27.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典型调查  

28.各地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与创新调查分析  

29.资源节约型企业典型调查  

30.工业化后期企业管理创新典型调查研究  

社会学类

1.各地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典型调查研究  

2.各地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和服务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3.改善促进民生推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典型调查研究  

4.农民工社会融入的新举措新经验调查研究  

5.社会诚信、商务诚信、政务诚信建设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6.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7.我国当代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单项调查  

8.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转变的调查研究  

9.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调查研究  

10.各地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的调查研究  

11.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12.社会转型中妇女地位变化调查研究  

13. 社会变迁与消费转型的调查研究  

14.我们社会组织依法自治、发挥作用的改革创新调查研究  

15.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和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  

16.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7.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  

18.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  

19.社会办医,非盈利性医疗机构的发展与改革调查研究  

20.城市务工人员医疗保险改革和创新典型调查  

21.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22.时尚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  

23.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  

24.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25.当前社会心态变化趋势研究  

26.农村土地流转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法律类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研究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  

3.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宪法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4.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实践与经验调查研究  

5.物权法实施问题研究  

6.知识产权法问题研究  

7.刑事法律问题调查研究  

8.中国民事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9.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10.各地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和创新实践调查研究  

11.社会舆论监督的法律问题研究  

12.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13.我国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问题调查研究  

14.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改革和建设实践与经验调查研究  

15.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典型调查研究  

16.网络空间法治问题研究  

17.电子商务立法研究  

18.网络安全立法研究  

19.基本框架下的一国两制与国家统一问题研究  

20.反腐败国家立法与监察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21.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22.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关系研究  

教育类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我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2.创新型国家建设与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调查研究  

3.新时期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创新的调查研究  

4.新世纪我国大学教育教学发展、创新和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  

5.各地解决中小学应试教育现象的举措和经验调查研究  

6.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本领和实践能力教学改革的典型调查  

7.学校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质的改革与创新调查研究  

8.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9.中小学加强和创新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的典型调查  

10.各类学校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做法和经验调查研究  

11.各类学校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12.各地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资源差距的举措和经验调查研究  

13.国家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举措和成就调查研究  

14.中外学校间学生交流活动的调查研究  

15.建设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实践的调查研究  

16.大学生自主创业案例研究  

17.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教学应用的调查研究  

18.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的调查研究  

19.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政课创新实践的经验调查研究  

管理类

1.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政府转型、行政改革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典型调查  

2.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问题的调查分析  

3.电子商务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展创新的典型调查研究  

4.新型科技企业管理和服务创新的调查研究  

5.社区物业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典型调查  

6.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  

7.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调查研究  

8.我国企业家队伍成长发展的调查分析  

9.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和管理体制问题调查研究  

10.企业在创新转型升级中崛起和发展的典型调查  

11.中国特色企业管理模式创新调查研究  

12.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与状况的调查研究  

13.医疗与药品的监管体制、机制和现状的调查  

14.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5.新世纪我国商会(企业和企业家协会)建设新进展、新作用调查研究  

16.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典型调查研究  

17.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与购买公共服务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  

18.便民快捷健全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  

19.各地建立和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20.基层政府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的调查研究  

21.各地落实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22.在进一步简政放权改革中基层政府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调查研究  

23.基层腐败治理问题的典型调查  

24.县乡政府管理成本降低状况及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  

25.非政府组织管理有效性问题的典型调查  

附件8:  

第十届全区“挑战杯”参赛作品格式统一要求

一、作品申报书填写说明

1.申报者应认真阅读此说明各项内容后按要求详细填写申报书。  

2.申报者在填写申报作品情况时只需根据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填写A1或A2表,根据作品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分别填写B1、B2或B3表。所有申报者可根据情况填写C表,D表需推荐人本人填写。E表无需填写,但须附于申报书后。  

3.所有表内项目填写时一律用钢笔或打印,字迹要端正、清楚,此申报书可复制。  

4.序号、编码由第十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区组委会填写。  

5.作品及作品申报书须按要求由各高校团委统一寄送。  

6.学生在申报书填写及论文撰写格式方面如有疑问请向本校团委咨询。各高校团委请通过以下方式咨询竞赛组委会秘书处(不接受学生单独咨询)。  

挑战杯专用QQ群:619344541  

自治区团委学校部:张 超  

联系电话:0471-6963253  

二、作品论文格式说明

1.参赛作品论文直接附于作品申报书后。  

2.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及所附的有关材料必须是中文  

(若是外文,请附中文版),学术论文字数在8000字左右,社会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  

3.论文打印于A4纸上,文章版面尺寸14.5×22cm(具体设置方法参照下图)。  

4.论文应包括封面页、摘要页、目次页、正文,后附每页具体要求。  

5.从封面页起,全部文章行距固定为单倍行距(具体设置方法参照下图)。  

6.所有填加图片,均需在“设置图片格式”中将版式设为“衬于文字下方”(具体设置方法参照下图)。  

7.图表标号及其文字注释用五号楷体加粗,表题用“表1-1 XXXX”并放在表格上面(居中)、图题用“图1-1 XXXX”并放在图下面(居中)。  

附件9:  

2017年校级“挑战杯”系列竞赛报备表

填报单位(盖章):  

竞赛名称及届次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决赛时间  


决赛地点  


竞赛联系人  


联系方式  


参赛学校规模  

人  

参赛学生规模  

人  

作品数量  


在竞赛组织、成果转化和促进创新创业长效机制等方面的工作安排和工作特色简介  

(可另附材料)  


备 注  


附件10:  

第十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报作品汇总表

填表须知:

1.本表填写完成后请核实,确保各项信息准确无误。所有信息报送后将不予受理任何变更事宜。  

2.本表报送时只报送电子版即可,无须报送纸质版。填写时请勿改变本表格式。  

3.“序号”项请从1开始排列;“编号”项无须填写,报送后由组委会办公室统一编号;“作品名称”项请完整填写作品名称;“作品类别项”从下拉菜单中选择。  

4.“作者”项请从第一作者填起,按照作者排序依次填写,名字间用顿号分隔,如表格长度不够,请勿另起一行,可将“F”列拉长填写。“指导教师项”填写要求同作者项。  

5.“作者联系方式”项请依次填写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的移动联系方式,如无第二作者只填一项即可。  

学校: 填报人: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序号  

编号  

学校名称  

作品名称  

作品类别  

作者  

指导教师  

作者联系方式  

















































通知
通    知

版权所有 © 2016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蒙ICP备05000415号
地址: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306号 邮编:0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