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点简介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作者:   时间:2019-04-29   点击数:

立足于内蒙古自治区丰富的耐逆境种质资源优势,结合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大数据集成,以模式生物、地域特色的旱生资源植物和主要农作物等为研究材料,鉴定和筛选资源动植物抗非生物胁迫、抗病和优良品质性状关键基因,解析抗逆信号网络和次生代谢途径,开展植物和动物新种质创制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

对药物性肝损伤、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植物药的药理作用,红细胞天然免疫学等进行研究。将免疫与纳米生物技术相结合,分离提取内蒙古特色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农副产品的功能性成分,开展分子免疫药理学研究、合成高效功能性纳米材料、开发新型农药以及针对食品、环境、传染病以及肿瘤标志物高灵敏度生化检测试剂等。

经过16年的建设和发展,学科形成了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1.植物逆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以地域特色资源植物如柠条、沙冬青、沙棘、小麦、马铃薯等为材料,对抗逆功能基因进行筛选、挖掘、功能揭示及其在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地位进行解析,并将优良抗逆基因用于牧草、农作物和林木的分子改良;对模式生物拟南芥和蒺藜苜蓿等抗逆信号转导途径组分进行鉴定。

2.植物次生代谢机理及其调控

利用生物学化学、分子生物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对地域特色资源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分离、纯化,阐明其代谢途径和表达调控机制,实现目标代谢产物的综合利用。

3.纳米医药研究

对药物性肝损伤、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植物药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开展红细胞天然免疫学研究。开展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生物大分子自组装与人工操纵、疏水药物包裹及靶向传送的研究工作,开发基于纳米生物技术的实时、多元、超灵敏检测技术和诊疗产品。

学术队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目前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7人,均为获得博士学位、有国外学习和培训经历的教授, 其中86%的导师年龄在40-50岁;专业背景分布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学、植物学、免疫学、药学、发酵工程、化学等学科;大部分导师博士毕业于中科院、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研究院所。导师队伍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优秀人才、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五一劳动奖章、十大杰出青年、五四青年奖章、青年科技奖等获奖者。

 

学术成果

本学科累计发表SCI论文50余篇,发表文核心期刊论文160余篇,代表性学术论文发表在PLoS Genetic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BMC Genomics, BMC Plant Biology, 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 中国科学(英文版)、遗传学报、免疫学杂志、林业科学、植物生理学报、中国生物工程杂志、西北植物学报等杂志上。完成和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获得资助累计约2800万元。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得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自治区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1项。

 

办公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鄂尔多斯东街29号生命科学学院   邮编:010011

电话:0471-4311429 传真:0471-4309242

E-mail:shengkeyuan8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