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范云六研究员莅临我院资源植物分子改良创新团队恳谈
作者:   时间:2012-09-06   点击数:

    应我院邀请,2012年9月1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范云六研究员与助手徐妙云博士一同莅临我院与李国婧教授负责的“内蒙古资源植物分子改良”创新团队恳谈。学院副院长王瑞刚教授,内蒙古资源植物分子改良创新团队成员李国婧教授、王茅雁教授、刘惠荣教授、杨燕副教授,内蒙古大学哈斯阿古拉教授、齐智教授,农学院马庆教授、侯建华教授,生命科学学院白薇副教授、鄂迎春副教授和30余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恳谈会。

图2-1

图2-2

    恳谈会上,每位参会的教师向范院士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进展和困惑。范院士认真听取汇报并做了记录。针对大家的科研方向与困惑,范院士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科研经验,特别强调:

    1、农业领域的研究人员要正确选题。范院士提到,要选择农业上重要的问题、实用且比较容易上手做。要广泛了解所选择问题的背景、向师长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农民学习,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以已知求未知”。

    2、设计(design)实验、选择合适的技术解决问题。范院士以一个生动的例子强调设计的重要性。她说一个有创意设计师可以设计出一件非常时尚的衣服,即使做工稍微粗糙,人们还是很喜欢穿;如果新潮的设计再加上精细的做工,那就更完美了,就是精品。

    3、要有创新的思维。如何去创新,积累很重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注意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进展,在把基础问题解决清楚的前提下,最根本的是要是实现研究成果的产业化。

    4、要有一支精干的团队。范院士谈到她自己的科研团队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研究实力很强的负责人。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但是团队之间的研究内容又相辅相成,团队成员之间团结协作、气氛融洽。提到她团队里一位做玉米Southern 技术非常好的内蒙古籍研究人员是,范院士用“宝贝级”研究人员”来赞赏她的高超技术,对人才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5、热爱祖国,把自己的科研方向与国家的需要紧密结合。范院士不断地强调我们中国是有自己的优势的,不要总觉得外国的条件比中国好。要仔细领会国家的需要,做国家需要我们做的事情。谈到她刚刚回国时虽然面临的条件很艰苦,但是团队的成员都是踏踏实实地做事,怀着爱国的热情,最终获得了成功。

    6、诚实做人、踏实做事。范院士强调,尽管科研领域也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我们一定要看到积极的方面,做研究要有的放矢,这样做出的成果、专利才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经得起市场的检验、经得起农民的检验,才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

    恳谈会在热烈、活跃的气氛中进行,经过三个小时的座谈,广大师生在和范院士交流的过程中感到受益匪浅。会后,范院士欣然为学校60周年华诞题词寄语“六十年励精图治铸辉煌,新世纪与时俱进谋发展”。

图2-3

 

 

范云六院士简介:

    范云六院士出生于1930年,1948年考入国立武汉大学农化系,1952年毕业。1956年被选派至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生物系进修,于1960年获得生物科学博士学位。1961年学成归国,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从事微生物分子遗传研究。1980-1982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和西北大学医学院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1983至1984年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1984至1986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1986至1993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研究员。1993起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范云六院士在国内最早获得转抗虫基因的水稻及棉花,是中国植物基因工程开创者之一。成功地人工设计和改造了Bt基因,在多种植物中表现高效杀虫效果,并和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得到高抗螟虫的籼稻“明恢63”和IR72及其后代,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我国首先注意到转抗虫基因植物抗虫性失效的问题,研制出多种不同杀虫机制的抗虫基因,并将不同杀虫机制的抗虫基因导入同一植物、采取多基因复合杀虫路线获得了双基因抗虫植物(烟草、杨树)新品系,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获得延缓害虫对转单一Bt基因植物产生抗性的科学数据,对作物持久抗虫基因工程育种具有指导和示范作用。创造性地进行了生物工程基础工作和上游研究,包括:克隆了水稻种子储存蛋白prolamin基因特异性表达的顺式调控元件,确定了该基因的发育和胚乳特异性表达的功能。近几年实验室开展了作物抗非生物逆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农作物微量营养元素代谢及代谢工程,以及农作物生物反应器等工作。利用玉米作为植物生物反应器开发研究植酸酶,已获得种子特异性高表达并具有植酸酶活性的玉米,高含植酸酶的玉米可直接作为动物饲料应用,有利于畜禽的生长发育,并可减少磷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替代植酸酶添加剂的第二代生物工程植酸酶产品指日可待。此外,范院士研究团队利用生物技术还开发了一种在工业生产中具有优越性的新型乳糖酶,可解决乳糖酶生产中单位产量低、胞内酶提取困难的问题,从而开发了一条乳糖酶高效生产的新途径。范院士研究团队多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学术报告及专著等15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省部级科技奖及国家发明专利多项。

办公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鄂尔多斯东街29号生命科学学院   邮编:010011

电话:0471-4311429 传真:0471-4309242

E-mail:shengkeyuan8000@163.com